一個男人走到舞台上,展示一些雞的幻燈片,解說關於地面平養 裡飼育、病蟲害防治和屠宰的基本考量。觀眾感到不知所措,有些 人被逗樂了,甚至有三、四個觀眾怒不可遏。經過一個小時的幻燈片簡報後,觀眾可以開始提問關 於養雞或是關於劇場裡「再現」(Representation)的問題。但那個站在基森應用劇場藝術學排練場上的男人,真的知道這裡每個人其實有著完全不同的期待,他們想看到真正的演出而不是真人嗎?而觀眾真的知道黑勒先生是貨真價實的養雞專家,而不是演員嗎?
1997年的《彼得.黑勒的養雞講座》,讓觀眾一窺里米尼紀錄劇團的創作原型。這個點子誕生於基森的一間學生酒吧,就在一張被一群人圍著、布滿啤酒和炸肉排的桌上。不過史蒂凡.凱基早就醞釀這個想法一段時間了,他才剛從蘇黎世F + F藝術學校轉來這個黑森州小鎮,想待個半年,看看安傑.維爾特(Andrzej Wirth)1982年創立的應用劇場藝術學系有沒有什麼東西值得學習。該系後來被保守的《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稱為「德國劇場的災難鍛造場」,因為包括里米尼和其他校友,如瑞內.波列許(René Pollesch)、 她 她 波 普 ( She She Pop)、 打 敗 詞 語 的 櫥窗(Showcase Beat Le Mot)和大嘴突擊隊(Gob Squad)部分成員,都在質疑或顛覆德國的話劇和市立劇院2傳統。基森大學應用劇場藝術 學系在當時、甚至直至今日,都是德語區唯一將戲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校,更重要的是,他們主要致力於當代和實驗劇場形式的創作。
在這個背景下,《彼得.黑勒》是一次快速實現的嘗試、一次劇場冒險、一個劇場現成物(Readymade), 用 來 刺 激 其 他 在 學 校 裡 也一直想盡辦法顛覆劇場的同學。對凱基還有伯恩德.恩斯特(Bernd Ernst,他和凱基同年進入基森大學)來說,這只是接下來一連串探索的開始:他們想測試是否所有放進黑盒子裡的都會自動變成戲,以印證黑盒子是多麼強大的再現機器。同時他們也想知道,在舞台上擺置的東西又如何改變人們對黑盒子的想法。
在《彼得.黑勒》之後,恩斯特和凱基又創作了以德國純種大丹犬和患有精神官能症的飛碟研究者為主題的演出。他們將自己取名為「今日衛生」(Hygiene Heute), 座 右 銘 是 掃 除 德 國 劇 場 裡 的 各種灰塵。1997年,他們在達姆斯塔特國立劇院的新銳藝術節(Cutting-Edge-Festival)發表了第一個完整演出《訓練747》, 講 述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中 博 伊 斯(Joseph Beuys)的轟炸機墜毀,以及業餘飛行員魯斯特(Mathias Rust)墜落在莫斯科紅場周遭這兩個傳奇墜機事件之間神秘的相似之處,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故事。
里米尼紀錄劇團還有另外一個可能的起源:1995年,同是基森大學的馬庫斯.多斯(Marcus Droß)、海嘉德.郝珂和丹尼爾.魏策爾開創了《不毛之地—萬物有時》的系列表演。這個系列 主要在抵制或揭示劇場機制,同時他們還經常讓素人演員在舞台上擔任特定功能的專家。
他們三人在作曲家暨導演海納.郭貝爾的課上相遇了,郭貝爾是當時系上的客座教授。學生必須以卡夫卡的短篇小說〈中國長城〉(“!e Great Wall of China”)為基礎創作一個戲劇場景,而《不毛之地—階段一》帶領觀眾進行從基森到北京的假想之旅。之後他們以不同階段(Etappen)為名,共同建構了一系列的行為表演和劇場裝置,然而其中卻沒有足以辨識的敘事,確切來說是幾乎沒有足以辨識的戲劇元素,卡夫卡的文本被實際通往長城的火車路線取代,表演者也消失在煙霧繚繞的玻璃裝置後面,玻璃變成投影屏幕,所有的聲響和技術蓋過表演者。他們以非常批判的眼光看待表演者的「我」,演員的「我」就更不用說了。郝珂說:「某種東西驅使我們上台,但在舞台上其實我們完全躲起來了。」
《不毛之地》這個名字來自於國家媒體中心出版、關於中國的手冊,描述在一個有著極度貧瘠地區的國家中,要運送人員和物資有多困難。不毛之地意味著基礎設施不足的地區,而多斯、郝珂和魏策爾想透過《不毛之地》展示的是,在劇場中,設施對形式和內容的影響力遠勝於其他藝術形式。他們對於演技的完美抱持懷疑,認為表演者的任務是服務和操作舞台上看得見的燈光音響設備,而不是演戲。所以他們的舞台裝置設計得越精良,就代表他們越不信任自己的表演。他們希望成為「專業的 半吊子」,這同時也符合他們一個半認真、半戲謔的原則:「膽小鬼才排練」。
當整個德國劇場界基本上都尊崇「再現」時,魏策爾等人極力避免落入「再現」的陷阱。除了基森大學,幾乎沒有其他地方會認為「再現」是劇場令人詬病的主因。魏策爾表示:所有討喜的,有「提供觀眾想要的」嫌疑的,所有純粹提供視覺效果和表象,以及和傳統劇場敘事方法有關的,都被他們視為是「不思考」的。
《不毛之地》的戲劇結構中,經常運用技術設備和使用說明書。1996年的《海盜階段:海盜》,郝珂和魏策爾親手把多斯用螺釘鎖在箱子裡,與此同時,口譯員則將多斯還沒說完的內容翻譯成捷克語。他們的想法是把多斯當成內建在電腦中的人體音效卡,讓他同時宣讀英語使用手冊:「如果您的電腦配備了視聽功能,則可以安裝一名人員作為影音外掛程式⋯⋯大多數的人員必須由授權人員安裝,以避免毀損。如果您想親自安裝,本公司將不受理電腦毀損的賠償。」於是他們又讓一名表演者消失在舞台上了。